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70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Future space ventures will likely require exploitation of near-Earth asteroid resources. Moreover, it can be envisaged that asteroids may host habitats in their interiors. In fact, a cavern inside an asteroid would be a natural radiation shield against cosmic radiation and may also serve as a confined environment for storage of mined material such as water ice or other processed volatiles such as propellants. To this en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leverage the asteroid rotational self-energy to remove material from the asteroid interiors and create a spherical cavern, by means of the orbital siphon concept. The siphon is a chain of tether-connected payload masses (the asteroid material), which exploits the rotation of the asteroid for the delivery of mass from the asteroid to escap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iphon can be initiated to ensure self-sustained flow of mass from the asteroid to escape. A net orbital siphon effect is generated by connecting new payloads at the bottom of the chain while releasing the upper payloads. Key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such as the required siphon dimension and the maximum size of the internal cavity that can be excav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steroid rotational period. Moreover, assuming elastic material behaviour, a closed-form expression for the stress tensor is found and a failure criterion is used to identify regions in the asteroid interiors subjected to the larger stresses.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ditions for failure are relaxed as the radius of the internal void increases.  相似文献   
2.
不完全信息下的数据挖掘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它在实际决策中是不可避免的。在介绍几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处理方法。对适应函数进行了讨论,实例表明该方法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类分析对关联规则进行分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联规则是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数据之间的规律,但有时所产生的规律十分繁多,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管理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该算法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规则进行分组,从而可更好地帮助用户解所发现的规律,该方法的距离(RatioD)是基于关联规则本身,因此,可对规则进行高效地分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视化模型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套数据挖掘可视化系统的方案,对提高决策的效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谈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存在的硬译、误译、不够精炼等问题 ,并指出要做好摘要英译应该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空间超球体的快速聚类算法。这种算法结合密度聚类和层次聚类两种思想。首先利用密度聚类方法将小范围内的数据对象聚合成超球体,然后再按照层次聚类中的凝聚思想,根据超球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产生最终聚类。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数值型数据集不仅在效率、噪声敏感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同时还可以通过诸如“双环测试”等带有刁难性的特殊测试集。以往,常常简单的以距离来刻画的数据间“相似性”,而所提出的快速聚类算法则改由超球体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来描述这种性质。实验表明,这种修改使得算法的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IDSS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讨论了数据仓库、数据库知识发现和分布式对象的概念和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IDSS(Intellige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的开发环境,将传统的DSS四库结构与数据仓库相结合,把数据挖掘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型应用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同时,在系统实现上采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实现接口规范和应用程序相分离.最后进一步对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及数据库知识发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和召回率低效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难以在行业领域应用,为解决稳定和高效各项性能评价指标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在工程实践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自动化机器学习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AutoKGGAS,首先获取软件缺陷预测模型数据,对知识建模、知识获取、知识融合、知识储存与知识计算等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研究,实现知识图谱推荐优质软件缺陷预测模型作为自动化搜索的热启动输入条件,根据不同的软件缺陷预测评价指标,优化不同最佳的模型结构.其次实证研究采用NASA开源数据集实验对象和六种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AutoKGGAS自动化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不同评价指标方面,性能优于知识图谱推荐的传统经典软件缺陷预测模型.自动化软件缺陷预测模型为航天软件缺陷预测辅助代码审查测试提供了原型,在工程实践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终端区内空管单位燃油消耗的有效评估,结合综合航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航迹数据的终端区真空速的估算模型.首先应对综合航迹数据处理,提出了对综合航迹处理的方法;通过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获取机场上空风的数据,利用插值法建立机场上空风场的模型;分析航行速度三角形,推导出真空速计算模型.最后分别以离场和进场的QAR数据,用Matlab对真空速进行仿真估算.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综合航迹数据进行真空速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智能"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素,数控系统是制造装备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要素。论文首先提出机床的信息互通和开放式标准数据接口是实现机床智能化的前提,举例说明了STEP-NC在通用数据接口方面的优越性,概述了适用于数控系统的通讯总线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工艺大数据对生产加工的重要性和其对新一代数控系统的要求,针对制造业数据平台的需求,对大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做了相关介绍。依托于以上两点,总结了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具备的功能,依托于工艺大数据平台,重点分析了智能工艺规划和加工参数自整定的实现方案,以及智能数控对高速高精加工所提供的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